司空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尚书+22,长篇南河,司空城,看书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“希言自然。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:德者同于德,失者同于失。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: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;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”

希,少。自然,怎么理解?不要理解为物质的形式;自然是原,本来,老子哲学就是无。见25章“道法自然。”51章“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”64章“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,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。”

“希言自然”:无需多言,一切自然。这表达了老子无为思想,与“道可道非常道,名可名非常名”“大音希声”“辩者不善”“圣人无为”“道常无为”“上德无为”“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”一脉相通。

故,同“固”,本来;是顺承“自然”而来。

飘风,骤雨,不会长,都不可持续,意思同而复,强化。“飘”与“骤”,非“常”之“为”,不能长久,即使天地也如此,何况人为乎?论述很有说服力。

“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:德者同于德,失者同于失。”

从事,从,顺,遇事顺之;同于道,顺其自然也。

前一个德,是得道,人有道;后一个德,即“圣人”之道,天下大道之行。

“失者”之“失”,是失道,无德;其后的“失”,意为失败。

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法之先导(关于道的含义,老子与孟子因学说不同而不同)。

老子本章劝人(统治者)近道远失,(使国家)趋福避祸,不强不妄,(治国)无为才会长久。

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: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;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

道,得之,法自然。

德,人得道。

同,是关键词,老子反对人为制造差异、差别。同,即求同,归于。

失,损失,丢失,失去,缺失,失常,失道,导致如失利,失败,过失,失误,失明,失势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小洋楼

勾钩子